English

广西大学提高办学效益

1998-01-1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刘昆、通讯员韦日平)日前,广西大学分别与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签订了5项产学研合作协议。这意味着,该校继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及一批农场联合建立科研中试基地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之后,在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办学效益方面又迈出新的一步。

前些年,广西大学和其他高校一样面临挑战:办学效益不高,专业老化、科研成果不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经费严重不足。1990年初,主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带队到一些地县考察时发现,学校已有的成果人家不感兴趣,人家需要的成果学校又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他们认识到,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只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和科技成果,将地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提高办学效益,有所作为。

产学研结合,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建设重点学科,激发了重点学科的活力。广西盛产木薯,学校在木薯变性淀粉方面连续开发出应用于纺织、造纸工业的木薯变性淀粉7个系列品种。曾经濒临倒闭的南宁明阳淀粉厂使用该技术,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变性淀粉生产基地。为推动实施广西“农业强省”战略,学校组织多个重点学科,对农业各个领域开展攻关,取得国内领先甚至世界领先的成果。该校承担的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直接涉及现代农业的前沿课题,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大豆高效固氮基因工程菌32号;又在世界上首次克隆甘蓝黑腐病单菌的多个致病相关基因,建立了水稻白叶枯病分子遗传学研究体系。该校现有的制糖工程、结构工程、分子遗传学、作物遗传与育种等12个重点学科,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广西各行业的现实问题或未来发展,服务于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广西大学,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区108家糖厂,有97家使用了广西大学的科研成果,占90%;材料工业方面,全区80%的水泥厂运用了广西大学的成果;农业方面,仅“八五”期间,广西大学的农业科技成果就为广西增加经济效益16亿多元;承担与电力相关的科研课题97项;水土结构方面取得的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不仅广泛应用在广西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开发中,还进入了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